大将军王唐匹敌要被调往西北苦寒之地的消息一传出来,很多人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
因为梅欣曲的死,和此人交集颇多,关系匪浅的那些官员,其实个个都心中惴惴不安。
不少人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了几日,唯恐自己被那白痴牵连。
可是当他们知道大将军王要被调往西北之后,那担惊受怕就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当初追随李叱的多是武将,文官大部分都是后期启用。
所以他们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这满朝的文官,其中绝大部分都觉得自己低了那些武将一等。
尤其这是开国之时,大宁的天下是这些武将们用命打下来的。
他们这些文官若是在立国之后就急不可耐的去争位的话,谁都会担心惹陛下不喜。
陛下和那些武将都是过命的交情,他们若是说三道四,搞不好偷鸡不成蚀把米。
此时见大将军被调走,不少文官心中就变得活络起来,他们三三两两的在私底下议论此事。
有人说,陛下心里其实也明白,已经立国,不是征战时候了,所以当然要抑武扬文。
对大将军王的处置,就说明了陛下的态度,杀一个梅欣曲并不代表什么,因为梅欣曲做的那事确实也该死。
大将军王离开长安城之后,诸多武将又被分派到了地方上领战兵驻守诸道。
这长安城里,当初陪着陛下打江山的武将几乎都被调派出去,剩不下几个。
一个是国公庄无敌,早早就辞掉了兵权,得陛下的准许,连早朝都不上。
每日都是在长安城里过着闲散无聊的生活,和其他人也并无交集,行事低调的不像是一位开国公,更不像是陛下的结义兄长。
前阵子庄无敌和陛下说了一声后,就带着随从回燕山去玩了,这一去大概没有半年都回不来。
再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是原青州节度使武奶鱼,陛下本来是让他做户部尚书,可武奶鱼请辞,非要去帮高院长筹建书院。
虽是显赫的国公身份,可他却并无实权,他不愿意做户部尚书,这户部尚书的位子,就给了叶策冷。
高真早早被调往了南疆,夏侯琢是留在长安城了,算起来,也是陛下留在身边的唯一一个打天下时期的战将。
但夏侯琢身份超然,他还没有卸掉军职,并非是他自己不愿,只是陛下不许。
文官们对於夏侯琢的感觉,要比对其他人好一些。
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夏侯琢更为低调,且夏侯琢的妹妹夏侯玉立,极有可能在不久之后入宫。
皇后娘娘一直都在劝陛下,陛下暂时没答应,不代表一直不答应,听闻陛下不答应的原因只是皇后娘娘似乎想劝陛下设两宫皇后。
这事陛下大概是会坚持,可只要皇后娘娘不再坚持这两宫之事,陛下应该也不会再拒绝,毕竟谁都知道,夏侯玉立对陛下心怀情愫不是一年两年。
以夏侯玉立的身份,入宫便是贵妃,这是不可能出什么意外的事。
所以这些文官,就算想争朝权之位,也不敢轻易去招惹夏侯琢。
就好像他们不敢去招惹唐匹敌一样。
如今大将军王离开长安城,文官们一下子就觉得腰杆都硬了起来。
就在这消息传出来后不久,在户部尚书叶策冷的府里,姚焕生就在叶策冷的面前。
叶策冷是最初就来投奔李叱的中原名士之一,当年李叱派人盛情邀请的
人,排在前两位的,一个是连夕雾,另一个就是他。
此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徐绩的姐夫。
那年叶策冷带年仅十几岁的徐绩投奔李叱的时候,曾经多次告诫徐绩,不要张扬,一定要沉稳。
由此其实就可以看出此人性格,是个稳重谨慎的,而且作风也低调。
后来徐绩被调任冀州节度使后,叶策冷被调往豫州任职。
燕先生不再担任豫州节度使后,叶策冷便接任了这豫州的主官。
此人平日里做事本分,任劳任怨,李叱称帝立国之后,封其为郡公。
叶策冷被调任户部尚书后,其实心里一直都在忐忑,因为他看到了自己那小舅子徐绩的春风得意。
他不是嫉妒,也不羡慕,他是太了解徐绩了,他只有担心。
「大人。」
姚焕生俯身道:「虽然梅欣曲死了,可对宰相大人的布置,其实并没有多大影响。」
听到这句话,叶策冷的脸色变了变。
他看向姚焕生沉声说道:「徐绩要做些什么,不必和我说,我并无兴趣。」
姚焕生道:「可是大人,宰相大人派我回来是向大人你求救的。」
叶策冷皱眉:「他如今贵为大宁宰相,还替陛下出巡,求救?他需要向我求救什么?」
姚焕生道:「大人,徐大人说,他是奉陛下之命行事,可得罪的也是陛下身边那一群有从龙之功的老臣,徐大人时常觉得肩上担子太重,而他又孤身一人,着实辛苦。」
叶策冷道:「他得陛下信任,身为大宁群臣之首,肩膀上的担子自然也最重,难不成还想又要做宰相,又要得清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