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节(2 / 2)

小秋笑着应道:“钱奶奶别着急,我把车子送回家,过来给柱儿灸一灸就好了。”

没走两步,又有胡同底儿住着的王阿姨拦住了小秋:“小秋哇,我家你邢叔那偏头疼又犯了,在家里疼的直碰墙,吃了止疼药也不管事儿,你可有法子吗?”

偏头疼,又称头风,是比较顽固的一种慢性病,难以治愈,而且容易复发。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病例是三国时的曹操,当时由神医之称的华佗亲自给他治疗,却仍旧不能根治。

故而,小秋也很谨慎道:“王阿姨,叔叔的病情我不了解,若是叔叔同意,等会儿我可以看看叔叔的情况……”

听她说的这么没底气,王阿姨很失望,悻悻道:“难道就没法子治了么?”

小秋只能宽慰她:“您别着急,偏头疼去除病根不容易,但缓解头疼还是有些办法的。待会儿我见了叔叔,了解了解病情,咱们再选择合适的办法给他治疗。”

“嗳,嗳,你叔叔那病得了十几年了,我们也不指望能去根儿了,能给止止疼就行,看着他那样,实在是太受罪了。”王阿姨倒是要求不高,听小秋说能缓解疼痛就很有些喜出望外了。

一路说着话,打着招呼,短短一百多米的胡同,她和秦戎走了十几分钟才到家。

大热天的,出去跑了一路,秦戎后背的衬衫都汗湿了,小秋却只是额角和鼻尖有微微的细汗,身上的衣服却算得上是干爽的。

秦戎跟这家里的人也没差别了,小秋也不特别招呼他,让他自己打水洗漱,她自己只洗了洗手,就拿了针灸包匆匆出了门。

先去胡同口,找着钱大妈的小孙子柱儿,给他做了一次姜片艾灸,又叮嘱小家伙儿以后不能再贪嘴了,这孩子先天较弱,后天不注意调养,脾胃伤了,虚寒比较严重,不好好养着,这病可要跟一辈子的,遭罪是小,说不定还能影响寿命。

给小家伙儿灸完,询问过小家伙说肚子不转(转,痉挛的俗称)不疼了,也没有那种总是想上厕所的感觉了,小秋这才放心。又拿了一根艾条交待给钱大妈,嘱咐她第二天一大早,再给柱儿灸一回。为了钱大妈不至于辨认错穴位,小秋干脆拿圆珠笔在柱儿的肚子上画了个小猪脸,猪眼睛和猪鼻子就是需要施灸的穴位所在。

第六百零一章

为了给柱儿施灸画的小猪脸,让旁边几个围观的小孩子看得羡慕不已,一个个围了小秋,叫着小秋姐姐,求她也给自己肚子上画画儿。

王阿姨惦记着自家老头儿在家头疼难受,在旁边等得早就心急得不行了,一把拉了小秋,另一只手毫不留情地将几个孩子往外一推,虎着脸道:“去去去,一边儿玩去,小秋是小大夫,还要给人看病呢,哪有那么些闲工夫理会你们这些毛孩子!”

一个只有三四岁的小萝卜头儿不小心就被推倒了,一个屁股蹲儿摔在地上,又疼又吓,登时哇地一声哭起来。

小秋理解王阿姨家里有病人的心情,但她这样待几个孩子,就未免有些过了。

孩子一哭,原本没注意到这边的家长们也纷纷聚拢过来,孩子们纷纷向自家大人告状诉委屈呀,立刻,就有几个人不乐意了,指指点点地开始跟王阿姨理论。

小秋趁王阿姨没工夫理她的时候,蹲下去将那个摔了屁股蹲儿的小家伙抱起来,替他拍拍屁股上的灰尘,一翻手,手心里凭空变出好几块奶糖来。

小孩儿贪吃,一看有糖就不哭了,眨巴着眼睛看着小秋,眼睫毛上的泪珠子还没干呢。

小秋剥了块奶糖塞进小家伙儿嘴里,一边招呼其他几个孩子过来吃糖,一边跟东子和几个大孩子说:“我明儿不出门,你们谁想往肚子上画画儿,都来我家,我给你们画。”

东子连忙答应着,几个小的也懵懵懂懂地应着,一边小嘴儿里不停地嗦啦着奶糖。大白兔的奶糖啊,真好吃呀!

安抚好几个小萝卜头儿,几个孩子家长也不好再追究什么了,小秋这才得以拉着仍旧气咻咻的王阿姨离开。

因为这位王阿姨住在胡同底儿,与郑秋实的小院儿隔得比较远,两家之前也没什么往来,小秋对他们了解不多,只看今晚的事情,她就隐约看出,王阿姨是那种比较容易冲动生气,心胸也比较狭隘的性格,若她家邢叔也是类似脾气的话,那偏头疼的病因就差不多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