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明家的惨案和冯家事乃至于楚王的血流成河他到如今还记得清清楚楚,那些场景都历历在目。
他自己可真是再也不想重蹈他们的覆辙了。
薛长史急忙安慰他:“并没有,还是一切正常,并没有被人发现。”
晋王松了口气,却怎么也无法睡着了,看着外头的黑夜,忧心忡忡的不敢闭眼:“也不知道京城怎么样了,景盟他……”
他想着又有些难受。
自己最爱的儿子如今被锦衣卫抓进了诏狱,又被栽赃了这样一个罪名,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薛长史长叹了一声气:“王爷,如今恐怕顾及不得那么多了,能顺利回封地就不错了……”
这是实在话。
晋王自己也很清楚,现在哪里还想什么救儿子不救儿子的事?能活着回到封地去,就该感谢祖宗了。
他愈发的气闷:“我算个什么呢?!怎么就不偏偏不给人一条活路!”
跟别的兄弟比起来,他多让隆庆帝省心?!
削减封地护卫军,减少俸禄等等一系列的事,他就没有不答应的。
可是到头来,隆庆帝竟这样对他!
薛长史等他抱怨完了,才咳嗽了一声又劝他:“其实事情也未必就糟糕到了这样,只是咱们西安防患于未然罢了,还是再看看吧,邸报都来了,想必朝廷有什么举措,咱们很快便能知道了……”
这是实在话,晋王提心吊胆的过了两天,不时的差人回去打听消息。
可是总是探听不到什么具体的有用的消息。
越是得不到消息,他心里的焦虑就愈发的严重。
命悬一线的滋味实在是太难熬了,他整日吃不下睡不着,很快便瘦了一圈。
可同时他心里又隐约升腾起了些希望-----要是一直这么风平浪静,是不是就说明,其实事情的确是没他们想的那么严重?
到最后他甚至开始想,或许真的是景盟一时不忿做错了事呢?
毕竟这个儿子被他宠坏了,做出些错事来陷害哥哥,这也是可能的……
还没等他从胡思乱想中解脱出来,消息很快便送到了,这一晚半夜,他正辗转反侧睡不着觉,便听见外头砰砰砰的敲门声。
外头的水声混合着这拍门声,他一个机灵,很快便从床上一个翻身起来,声音低沉的问:“是谁?!”
护卫长就在外头禀报:“王爷,来消息了……”
晋王立即坐起来,一面喊人进来。
他胆战心惊,一见到护卫长便下意识的压低了声音:“怎么样?!”
护卫长同样的也是一副受了惊吓惊魂初定的模样,努力镇定了情绪才道:“王爷,大前天夜里咱们一走,第二天便有当地官府的官员前来拜访……被王妃她们挡回去了以后,还是借故又去了二三次……”
他也忍不住压低了声音:“听王妃派来的人说,咱们府里的人还发现,似乎当地来了京官……”
来了京官,又不停的想要去见他?
晋王惊得手脚冰凉,不知怎的更觉得紧张:“后来呢?”
“王妃觉得事情不对,遣了人搭在渔船上一路过来报信了,现在还不知道王妃那里怎么样了。”护卫长语气有些沉重。
毕竟那人赶过来也用了两天,谁知道这两天里会发生什么。
晋王便更加肯定自己之前的推测是对的了。
肯定是隆庆帝故意借着这个事来整他的,想要把他们这些碍事的兄弟都给扫除,给他的儿子们开路。
他想了又想,心里憋着一口气,之前的害怕不知怎的反而消散了不少,也不抖了,半响才问:“薛长史呢?把长史找来!”
他要跟薛长史商议商议之后的事。
薛长史也没有睡,已经大半夜了,可是他的船舱里却还是亮着昏暗的蜡烛,他坐在方桌前,轻声问:“事情都办妥了?”
只点了一根蜡烛,光线昏暗,昏黄的灯光中很难看清屋里人的脸。
坐在他对面的人掩映在黑暗里,咳嗽了一声清楚的答:“您放心,都办妥了。上头的意思是,趁着这个机会,一不做二不休,要做便要做的最好。”
薛长史没有犹豫,伸手拿了旁边的刀片挑了挑灯芯,看着火焰噼啪升腾起来,才道:“船上都是熟人,你一个生面孔,很容易引起注意,虽然说是借着送补给的由头上来的,可是照样不能掉以轻心,要辛苦你了,天这样冷。”
那人立即便道:“您言重了,小的奉命而为,没有什么辛苦不辛苦。”
薛长史便点了点头,看着烛火跳跃,忽而又道:“替我告诉上头一声,在下一定竭尽所能。请上头放心。”
黑衣人声音平版无波,并没有推脱,很快便答应:“大人心里都是有数的,您为他办事也这样多年了,您放心。您的家小早已经都安顿好了,上头一定会好好照顾,您请放心,不必有后顾之忧。”
薛长史的面色和缓,如同松了口气一般,半响后才道:“在下一定不负所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人似乎等的就是薛长史这一句话,听完便满意的一笑。
外头的门已经被敲响了,护卫长忙着请薛长史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