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四章 青羊观(2 / 2)

强秦 晶晶亮 1735 字 14天前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有时只是一张纸的距离。

李原慨慨而谈,他对于道德经这部道家名著的了解,主要还是读书时喜欢背诵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等名句,还有其中的一些解释,这些理解在后世算不得什么,但在秦时,却是一鸣惊人。

“神侯是与我大道有缘之人?”听李原这么一谈,宫中的传承道士看向李原的目光更加的热烈。要是能入了大秦神侯的法眼,这大道传播就有望了,到时候,不只是这蜀郡,就是全天下,每一个被秦国占领的地方,都有道观的存在——。

消弥了隔阂之后,郦商也终于放下了牵绊,在之后的深入交谈中,他对李原提出的汉国内部问题也从他的角度一一做了解答。

从郦商的回答中,李原知悉了汉军最近的一些变化,比如刘邦已经开始从韩地的西平订制一批铁制刀剑铠甲,装备到最亲近的队伍中。

不过,对于李原劝说自己投奔秦国的建议,郦商没有答应,他还在矛盾之中,这打不过秦国放下武器不打是一回事,穿上秦军的甲衣又是一回事,郦商还做不到万一有一天,在战场上与汉军同僚见面能够心无羁拦。

见郦商如此态度,李原也不坚持,只在最后提了一句:若是秦军能够在五年之内,打败关东诸侯,一统中原的话,郦商到时候就不能再隐居了,要出仕担任秦军的将领,对于李原的这一最终提议,郦商犹豫了下,终于答应了。

巴、蜀两郡战事告一段落。

李原任命王尚为蜀郡守,罗宪为巴郡守留驻这个秦国的大后方,同时,任命校尉冯宣为巴郡郡尉,驻兵江州,在扼守长江要隘的同时,也起到监视罗宪、抵御南方蛮夷北犯的目的。

罗宪对于自己能够出任巴郡郡守感到非常的兴奋,在李原暗示秦国地域广阔,未来征战需要大批悍勇之士后,罗宪立即请令,在三个月内,从巴人中选调出一支二千人的队伍,加入到秦军的序列。

罗宪的这一示好,李原欣然接纳。巴人在山地作战方面的优势明显,在未来的战事中,秦军需要应付多种多样的挑战,除了骑兵、弩兵和步卒之外,山地战卒的加入,也能让秦军在作战时更具有灵活姓。

秦新历三年,六月二十七曰。

李原率军北返关中,这次他走的道路是从成都出发,走剑阁、阳平关的石牛道,这条道路也是后世宝成铁路选择的通道,比起大巴山深入的米仓道,石牛道连接汉中与蜀郡的距离更短,路途也更加好走一些。

在李原宣布对蜀郡的一系列减赋减税政策后,蜀郡的父老感激不已,送别的队伍一直从锦里连接到北边的郫县一带,每过一县,都有父老相迎,这让李原也是感动莫名。

一年有四季。

蜀郡的夏天,是阴雨潮湿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喜欢用辛辣的食材排除体内的湿气,李原本以为,他对这块地方有了免疫能力,但事实却给了他重重一击。

在离开成都后,军队经过沮水之后,李原病倒了,这一病来势汹汹,又几乎毫无征兆,不只是李原,放松了心情在关中子弟在离开湿热的蜀郡南方,进入相对干噪湿度不高的秦岭北坡后,一个个显现出水土不服的迹象。

“这是瘟疫和瘴气相续入侵后的症状?”军中负责医治的郎中在仔细的察看了病情之后,给出的答案。

这一答复立时让秦国上下紧张起来,李原现在对于新兴的秦国政权来说,就如同定海神针一般,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莫说其他,秦国遍数上下众人,没有一个能接替李原挑起这个重担?

陈平虽智,但却得罪人太多。

赢玉漱虽是帝王血裔,但却是一介弱质女流。

接下来的王尚、骆甲、韩信之流,或起兵于微末,没有什么声望;或是关东人氏,新近投奔不得关中父老的信任。

在心急如焚之中,长公主赢玉漱带着一众文武从咸阳紧急出发,沿着驰道到陈仓迎候南归的秦军队伍。病急乱投医,在这支迎接队伍中,赢玉漱心忧之下几乎搜罗了关中的所有有名气一点的医师和方士。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