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四章 剧变(1 / 2)

大周王侯 大苹果 2939 字 2个月前

 二十多天前,当大周和女真兵马呈南北夹击之势挺进南京道和中京道时,辽国朝廷做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宰相韩延寿向耶律宗元献策,他要去大辽所属各大部落进行游说,说服他们出动部族兵马为朝廷作战,因为朝廷已经到了危难之际。

事实上,大辽朝廷内部很多人对此是很怀疑的,他们认为,在这种时候,那些部族首领一旦知道情形已然恶化至此,不但不会出动人手助力,反而会趁机作乱落井下石,将局面搞得更加的不可收拾。

但是韩延寿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这种时候,各大部落首领不会这么做。因为大辽也是他们的利益所在,一旦大辽倾覆,女真和大周瓜分大辽江山,各部落也将无立足之地。以韩延寿多年来对大辽这些北方所属部族的了解,他知道,这些人是绝对不会坐视不管的。也只有灭国的危机才能让他们意识到必须团结一致了。

耶律宗元支持了韩延寿的观点,他赞成韩延寿去试一试,他相信韩延寿的判断。因为若论大辽群臣之中有谁最了解这些部落首领们的心态,有谁最有声望能劝得他们回头的话,除了韩延寿再无可能是别人。

韩延寿临危受命,踏上了前往上京道整合大小部族的意见,说服他们组成联军为朝廷作战的旅程。韩延寿已然年过七十了,但他不顾自己身子的老迈,花了四天四夜的时间赶到了上京临潢府。在路途上他便派出飞羽信使,召集达旦九部、达迷里部、梅里急部、茶扎刺部等大大小小的北方数十部落的首领赶来临潢府聚集。若是耶律宗元发出这样的召唤,这些部落首领怕是一个也不会来。但是,倘若是韩延寿,这些人却是另一只心境。韩延寿是大辽国中德高望重之人,当初耶律宗元篡位登基,国内部族贵胄一片喊打喊杀之声蜂起之时,正是韩延寿从中斡旋,才让一场大辽内乱消弭于无形。由此可见韩延寿在大辽国内的声望。

可以说,若无韩延寿出任大辽宰相,以耶律宗元的威望,是不足以稳定住大辽国内的势力的,辽国国内也势必要经历一场战乱。

韩延寿抵达临潢府三日之后,达旦九部、达迷里部、梅里急部等大小部落的首领也陆续到达。当然也有不给面子和赶不到的,毕竟大辽疆域广阔,西部荒漠戈壁远在天边,不可能短时间赶到。但对于韩延寿而言,实力较强的部落来了十之七八,这已经足够了。

韩延寿没有隐瞒,他将女真人已然挺进中京道逼近大定府,大周三十万大军已然夺取涿州强渡桑干河抵近析津府的情形毫无保留的告诉了众首领。韩延寿告诉他们,这一次大辽真的有灭国之危了。大周和女真联手,对大辽发动的是灭国之战,而非是简单的攻袭,大辽已然危在旦夕,急需援军支持。

众部落首领其实早已听到了些消息,但他们没想到情形已经变得如此糟糕。本来还有不少部落首领私下里已经缔结了同盟,这次来临潢府是想借韩延寿之口向耶律宗元提出一些条件,否则便要起兵反他的,可没想到居然听到了如此让人震惊的消息。众首领惊愕不已,意见也不尽相同。有的说自己实力微薄,部族兵马又非正规兵马,人数少,装备差,恐难有作为云云。有的则直接了当的说,他们没有起兵反耶律宗元便已经很给面子了,居然要帮耶律宗元,这绝无可能。

韩延寿并不生气,他告诉众人,他此行并非强迫众人出兵,众人不愿出力他也不会怪他们。但覆巢之下绝无完卵的道理他要跟众首领说个清楚。局面他要跟众首领讲清楚。即便众人不愿出兵,也要做好和大周以及女真兵马作战的准备,因为一旦朝廷兵马不敌,大周和女真大军便会攻占两京,直扑上京。各部落便要考虑是投降还是作战的问题了。是趁此时朝廷大军尚有七八十万,尚有一战之力的时候雪中送炭,还是之后独自应付大周和女真的联军,那是必须要众部落首领考虑的问题。

部落首领们也不是傻瓜,在这个问题上,其实答案很明显。等着朝廷倒下,女真大军和大周兵马打到他们的地盘上,那是极不明智的作法。辽人从未将女真和大周人放在眼里,更遑论要沦为他们的阶下之囚,仰其鼻息过日子。那女真首领完颜阿古大可不是一个和善的人,他们是野蛮人,臣服于他,那还不如臣服于耶律宗元呢。耶律宗元虽然不得人心,但他毕竟是大辽皇族,他夺取皇位的手段虽然令人不齿,但他本人还是有继承皇位的资格的。他当皇帝不是没有资格,而是手段卑鄙罢了。

韩延寿及时的抛出了两个诱人的条件,条件之一便是代表耶律宗元许诺,只要部落出兵相助,今后向朝廷强迫征缴的马匹人力物资都将大幅度削减。第二便是在权力上给予各部落更大的自专之权。以前为了削弱部族势力,朝廷指派官员进驻部落所辖之地,并派兵马在此驻扎监督,很多事若无朝廷允许,各部落是无法自专的。但现在韩延寿给予的承诺是,部落首领将会得到朝廷的授命成为当地拥有行政军师管辖权的节度使,朝廷不再驻军,而允许部落组建地方兵马,朝廷还将给予粮饷的供应。

这两个条件简直诱人之极,这其实便是给予了各大部落自治之权,基本上便是国中之国的概念。在他们各自的部落所辖范围之内,他们便如君主一般的存在,可以为所欲为。这样的条件倘若还有人不明白其价值,那除非是没有脑子了。

来之前,韩延寿私下里请求耶律宗元允许他以这样的条件说服各部落。耶律宗元当时便差点翻脸。这是严重削弱他的皇帝集权的举动,这些部落成了国中之国,权力将极大,朝廷还要允许他们公然养兵,甚至给他们钱粮当冤大头,这简直不可思议。耶律宗元差点便要骂韩延寿是老糊涂了。但韩延寿只一句话便让耶律宗元的怒火熄灭。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非常时刻,行非常之事。权力是皇上给的,皇上也可以拿回来的。”

韩延寿这淡淡的一句便让耶律宗元平静了下来。是啊,这时候若不给他们喂快大肥肉,怎么能让他们出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大道理固然要说,但光有大道理恐怕也显得空洞,一旦加上丰厚的条件,还怕他们不出兵。待局势平息之后,要整治他们还不是自己一道圣旨的事么?只要女真和大周被自己打败,自己难道还在乎那几十个大小部落么?何必在此刻斤斤计较。

如此条件之下,众部落首领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几乎所有人都表示要和大辽共存亡。于是乎,在短短五天之内,一只由地方部落私兵和临时征召的青壮牧民组成的部落联军便在临潢府集结完成。虽然这只兵马的装备是极为简陋的,但这些以游牧之民组成的兵马却是一只全骑兵兵马,且他们不像大辽其他地方的百姓,在历经百年时间的被大周同化的过程中丧失了他们善于骑射的传统,这些部落骑兵善骑射彪悍勇猛的特点并未有太多的改变。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才是辽国骑兵该有的原貌。

韩延寿率领这只人数高达十五万之多,由二十七个部落所组建的骑兵联军连夜出发,直奔中京大定府。因为按照之前的商议,这只兵马要投入中京道的战场之上,配合耶律宗元手中的优势兵力同女真人作战。至于析津府战场,只能让韩德遂暂时硬撑住。女真人才是心腹之患,必须先解决了女真人,回头孱弱的大周兵马便不足为虑了。而且南枢密院枢密使韩德遂应该有能力守住析津府,拖住大周兵马。

然而,韩延寿率军刚刚抵达饶州,便接到了来自耶律宗元的急旨。韩延寿也得知了耶律宗元掘坝阻挡女真大军的事实,更知道了女真大军毫发未损的逃出了洪水范围的消息。韩延寿差点气的吐血,耶律宗元太蠢了,也太恐惧女真了。兴中府丢了又如何?只要能收缩于大定府一带,己方的兵力大大多于女真人。再加上自己率领这十五万联军抵达,马步兵总数最少是女真人的三倍,当可寻求决战,将女真人一举歼灭余大定府城下。可他偏偏要下旨守住兴中府,导致了耶律材所率的十余万骑兵的覆灭。以至于逼迫他自己下达了掘坝泄洪的命令。此举必将给他本已经不好的声誉再添上黑色的一笔。让人心寒。他这么做必会让他自己更加的众叛亲离,这件事的后果不久后必然呈现。

不过虽然气愤之极,但眼下却不是生气的时候。耶律宗元在急旨上倒是下达了一个清醒的命令,他要韩延寿率领联军增援韩德遂的析津府,因为洪水虽然没有歼灭女真大军,但女真大军显然也不可能在短时间东进了。他们的补给路线被洪水断了,他们携带的干粮也应该告罄了。失去了兴中府作为依托的补给点,他们此刻绝无可能在短时间内西进大定府。耶律宗元要韩延寿即刻领军增援析津府,那里大战将起,耶律宗元要求他和韩德遂能以优势兵力解决大周攻城兵马,挽救眼前危局。

耶律宗元的这道旨意是如此的及时,或者说冥冥中似乎他的气数未尽之故,部落联军抵达析津府时,析津府正面临破城之危,他们赶到的时间正及时。联军骑兵迂回城东西两侧,超了大周兵马的后路,扭转了已然必败之局。

而这一战的取胜,也让辽国在灭顶之灾之中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