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节(2 / 2)

跃马大唐 大苹果 4098 字 2个月前

安禄山一路问下去,问了七八名领军的高级将领,所有人谁敢有半句乱说话,纷纷赔笑表示绝无此心。安禄山冷声道:“诸位兄弟,今日我可都一个个的问了,请你们来坐这个位子,你们都不肯坐,可不是我安禄山不让你们坐。将来说起来此事,可不是我安某人没有给你们机会。”

“安帅,这是何必?那位子只有安帅能坐,我们坐了屁股都要生疮的,对不对?”史思明笑道。

“是啊是啊,安帅请坐,我等敬安帅一杯。唯有安帅的才德和威望方可坐那个宝座。”众将忙附和道。

“啪,啪,啪。”清脆的响声响起,牛亭介挥动巴掌开始抽打自己的脸来,打的口中嚼了一半的羊肉碎末横飞而出,溅的到处都是。

“我该死,我昏了头了,酒喝得上头了,不该说那样的话。我等的一切都是大帅给的,我还要得寸进尺向大帅要女人说混话,我该死,求大帅责罚。”牛亭介的嘴巴里开始冒出血来。

众人心惊肉跳的看着,但无人说一句话,连他的上司史思明都默然无语。

安禄山冷冷的看着牛亭介,沉声道:“你真的醉了,来人,扶牛将军下去歇息。”

几名卫士上前将牛亭介扶着下殿,牛亭介兀自打着自己的嘴巴子,口中连声告罪。所有人都知道,牛亭介怕是再也活不成了。

待牛亭介离去之后,安禄山缓缓回身落座,森寒的双目扫视全场,开口道:“女人多得是,一会儿每人赏三名宫女,兄弟们尽情的快活便是。但在此之前,我有件事要跟兄弟们商议商议。喊你们大老远的从长安太原各地回到洛阳,既是要犒赏诸位兄弟,和你们说说话,同时也是为了这件大事。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众将忙正襟危坐,将口中的肉食咽下,将油乎乎的手在身上擦干净,一副聚精会神的样子。

安禄山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缓缓道:“诸位兄弟,现在长安洛阳都在我们手里,大唐的都城都是我们的了。李隆基带着他的儿子和女人们跑了,大唐气数已尽。然天下不能无主,百姓们不能没有皇帝,天下人不能没有君王统领他们,如果在这么下去,我怕天下会混乱不堪的。这时候便需要安天下百姓之心,是时候有人站出来为万民做主,定江山社稷了。这便是我叫诸位回来商议的大事。”

众将其实在回洛阳时便已经心知肚明,他们知道这次安帅想要干什么。原本还有人打算提一两句反对的意见,但今日此刻,他们却一个字也说不出口了。

“安帅所言甚是,这个人非安帅莫属。我史思明第一个请求安帅登基为帝,这也是天下万民之所望,唯有安帅能安定天下,开朝立国,代唐而立。安帅便是上天派下来完成这件事的,是真正的天之子。”史思明起身上前沉声道。

“对对,安帅必须要登基为帝,否则天下百姓会很失望的。天下的百姓们翘首盼着安帅登基的一天呢,我等希望安帅能顺应民心,择日登基为帝。”众将纷纷附和道。

安禄山呵呵笑道:“我么?我真的可以么?”

“除了安帅,天下无第二个人选。安帅请顺应民意,我等敦促安帅登基为帝。”史思明沉声道。

“史大将军怎么还称安帅,应该称陛下才是。臣高秀言恭请陛下登基为帝。”高秀言快步上前跪地磕头,高声叫道。

史思明气的要命,居然被高秀言这个滑头抢了第一份,这还了得?于是他也忙跪地磕头叫道:“臣史思明恭请陛下登基为帝。”

“臣等恭请陛下登基为帝。”众将领争先恐后从案后跑出来跪地高呼,撞翻了几张桌案,打碎了几片碗碟,倾倒了几坛烈酒也顾不得了。

安禄山赫然站起身来,看着满地跪着的将领和属下,听着他们的高呼之声,忽然放声大笑起来。笑的满身肥肉乱抖,笑的站立不住,伸手扶住了龙座的扶手,笑的涕泪横流。终于,这一天终于到了。

“既然你们诚心诚意的恳求我,既然天下百姓的民意如此,那么我安禄山也只能授命于天,勉为其难了。我决定,择黄道吉日登……”

安禄山的话没说完,忽听有人高声道:“安帅且慢,此事有待商榷。”

安禄山一愣,地上跪着的众人也都愣住了,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向说话之人。此刻他们才发现,原来也有人没有跪下,而是静静站立在一旁,那便是严庄和安庆绪。安庆绪本来是想要去跪下高呼的,但却被严庄拉住了手臂。

“严先生,你这是何意?你是说我不能做这个皇帝么?”安禄山强压怒火,沉声问道。

严庄缓步上前道:“安帅不做皇帝,谁能做皇帝?天下非安帅莫属。”

安禄山皱眉道:“那你说有待商榷是何意?”

“时机未到,此时登基有害无利,安帅切不可操之过急。”严庄道。

“为何时机未到?”安禄山已经忍无可忍了:“你已经不是第一次阻拦我的决定了,希望你这一次能让我觉得你说的话是有道理的,否则,我绝不饶你。”

第750章 时机

“安帅莫要发怒,我只是说时机未到而已,并非阻挠安帅登基为帝,不过早几天迟几天的事儿,但当中却有着巨大的差别。安帅不为帝何人为帝?”严庄沉声道。

安禄山面色稍霁,沉声道:“你说来听听。”

严庄道:“眼下我大军高歌猛进连下洛阳长安,北地大片地域尽入安帅之手,此时若要登基为帝,倒也并非不可以。”

“那你又来说什么时机未到?”安禄山怒道。

严庄道:“安帅听属下说来。此时登基为帝固然可以,但只能算是勉强为之,弊端不少,总结起来弊端有三。其一,长安虽下,但玄宗逃往巴蜀之地,依旧好端端的活着。只要玄宗活着,天下百姓便不会完全归顺安帅,因为他们还有盼头,还希望李隆基能够打回长安,恢复大唐江山。历来前朝覆灭,新朝遗老遗少不愿屈从者多不胜数,更何况李隆基还好端端的活着。要想天下归心,就必须斩草除根,断了他们的念想,他们便只能一心一意侍奉安帅了。”

安禄山皱眉道:“不归顺于我便砍了他们的脑袋,哪来那么多的事?”

严庄叹道:“安帅,这不是砍头杀人的问题,这是是否名正言顺的问题。李隆基活着,安帅登基的话,在天下人口中便是谋反篡位,安帅这个皇帝便是伪帝。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安帅难道希望天下人说安帅这个皇帝是假的,真正的皇帝还活在巴蜀么?”

“这……”安禄山皱眉无语。

“此为其一,其二便是,虽然安帅据有长安洛阳等大片中原之地,但要知道,大唐之土辽阔无垠,且不说西域之地,南方州府尚未征服,他们可还是效忠李隆基的。而且南方诸道州之地乃是鱼米之地,大唐的一大半米粮财物都是南方之地供给的,安帅若不能夺取南方,怕是一大隐忧。南方人口众多,不久便会募集出大量的兵马,他们米粮充足,反倒是我们却因为没有南方州府的滋养而日渐拮据,到时候便是大麻烦了。”

“这和我登基有什么干系?你无非是想说要攻下南方之地,我登基之后也一样可以进兵南方,这并不冲突啊。”安禄山皱眉道。

“安帅,登基前和登基后那是大不同的,登基前安帅进军的旗号是清君侧肃奸佞。南方诸州府或许内心赞同安帅的作法,所以观望迟疑。此时安帅进军南方,或许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不会遭遇激烈的反抗。而安帅一旦登基,那便是谋逆夺位。而李隆基未死,死忠之士便会于安帅为敌,到那时便是死战之局。当然,若安帅认为此时我们手中的兵力能够无视他们夺取南方之地,那属下便无话可说了。”

安禄山陷入深思之中,严庄说的情形其实也是他想过的问题。夺取长安和洛阳其实只是第一步,还有大片的大唐国土需要征服。而南方诸州府富得流油,若非必须先取长安洛阳的话,他定会挥军南下夺取这些膏腴之地。然而他手中的兵力实在是不够,南方诸州虽然没有太多的兵马驻守,但要拿下那些大片的地区还是需要大量的兵力,而他并没有多少兵马。最好是让南方的州府迫于压力主动投降,那么便省的劳心劳力去兵发南方。而严庄所说的便是李隆基活着,南方州府不可能投降,自己一旦登基,他们便会开始组织兵马对自己进行反攻,到那时确实棘手的很。问题的症结其实还在第一条,李隆基没死,这是最大的烦心事。

“还有呢?你不是说还有第三条不妥之处么?”安禄山的语气缓和了不少。

“第三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也是属下要着重提醒安帅的一条。现在的局势虽然于我有利,但安帅和诸位将军可莫以为高枕无忧了。北方之地尚有朔方大部分地方在李光弼郭子仪手中,他们虽然只有数万兵马,但却死守汾州,让我军难以寸进。而且就在长安西边的巴蜀之地,王源手中还有十几万大军,兵力几乎于我大军相当,这便是最大的隐忧了。卧榻之旁睡着一只猛虎,不杀了这只猛虎,如何能安心的坐天下?”

安禄山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这正是他最担心的问题。王源手中的兵马是心腹大患,只是他有时候不愿意去想这个问题,提出来便是一桩烦心事。

“安帅,此事登基既不能名正言顺,而且会激起南方的反弹,跟有巴蜀之地的十几万朝廷兵马虎视眈眈,这时机岂非糟糕的很。最好的解决之道便是安帅继续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用兵,既让南方州府保持观望,又能剿灭心腹之患,到时候水到渠成,再登基为帝,是为上策。”严庄侃侃道。

安禄山沉吟良久,看着面前的众将领道:“诸位认为严先生的话是否有理?老史,你说真心话,我不要你说假话,此事干系重大。”

史思明道:“安帅,严先生之言确实有些道理,若能剿灭王源,杀了李隆基在登基,那便完美了。朝廷兵马现在只剩下王源的那十几万,灭了王源的兵马天下便再无能抗我大军之敌。到时候轻松收拢南方之地。当然,若安帅想现在登基也成,只是如严先生所言时机略有些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