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1 / 2)

贵妃起居注 御井烹香 2205 字 2个月前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咯

一会去写孤女

第196章 复出

这算什么,功课不合格?接下来要不要罚抄《论语》三百遍什么的?点点把信带回来的时候,徐循都说不出话来了,把自己呕心沥血了三天才敷衍成的谢罪折子来回看了好几遍,也找不到什么态度上还能再修改的地方。

难道这样还不够谦卑?徐循有点茫然了,不知皇帝要的到底是什么效果,她甚至把信给钱嬷嬷看了,连钱嬷嬷都只能说一声服——徐循的谢罪折子,虽然不说是文采斐然,但也是文理通顺,从各个角度都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唯独要说,也就是那些自责、愧悔的语句,稍微直白了点,而且数量略少,也许无法打动皇帝。

怎么办?既然皇帝要看更诚恳版本的,徐循也就只能再写一封了呗,反正腊月里也没有别的事,她称病到现在都还没算好呢,西苑那边是去不得的了,封闭在永安宫里,除了养养小孩以外,也没有别的事情。

“按皇爷这意思,您要是不能写一封让他满意的谢罪折子的话。”钱嬷嬷为了让徐循端正态度写信,什么瞎话都能扯出来,“只怕这病也是不能好的,坤宁宫处,不去也罢了,倒是西苑那里,您可还有差事呢。”

换句话说,你不是想出去放风吗?牢头那边就要打点好,不然,就只能关在永安宫里,甚至连后院都不能多去,大部分时间都得呆在自己这几间屋子里不动。

徐循并不是很贞静的那种人,尤其在去过西院以后,更是觉得长天老日关在屋里,只能看书下棋十分无聊。思及此,倒是真的有点动力去写所谓的谢罪折子了,于是又令人去外头买了大批典籍回来,尤其以各种名家所出的文集为主,翻看其中书信往来的部分,从中吸取(抄录)典雅的修辞,再略加修改,用在自己的道歉信里,一时间屋中是墨香氤氲,纸团遍地,徐循不像是个贵妃,倒像是要赶考的书生,在做八股文章。

内廷之中,虽不说是文采汇聚,但也的确有些以才学著名的女史,要不是这么做实在是太丢脸,徐循都想请一个回来手把手地教自己写了。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不到开始写信的时候,徐循也感觉不到自己文化积累上的欠缺。

“内书堂不是都开了几年吗?”歪主意都打到宦官头上去了,“可有些伶俐的小宦官从中出师了?”

如今宫里的内廷教育,分了宦官、宫女两个体系,宦官那边的内书堂,是由正儿八经的大学士教授,和一般的私塾是一样样的,学出来的宦官,同进士一般,一样是文雅风流、学富五车,非如此,并不足以胜任司礼监使用需要。而宫女的女学,则和妃嫔们所上的课程一样,都是由年老知书的女史充当教导,还有些出身儒门的宦官为副,这些人虽有才学,但和大学士比当然是瞠目其后,教学目的也不一样,大体上是以‘读书明理’为目标,教材都是劝善、妇德之类的读物。毕业生的水准当然就和内书堂没法比了,徐循的算盘打得挺好的,反正王瑾也算是自己人,他现在是大太监,平日公务已十分繁忙,当然不可能为徐循捉刀代笔,但若有徒子徒孙进了内书堂,成绩又不错的……

“这可才开了几年,”孙嬷嬷打消了徐循这个主意,“刚进去的小孩子,哪有这么快出来?您要找人代笔,倒不如找皇爷身边的王振,他素日里勤快知礼,很会来事,和王瑾处得也不错,最要紧是目前还没什么职司,有大把闲空,应该能帮这个忙。”

处得不错,和徒子徒孙,毕竟是两种关系,徐循摇头道,“我都不认识他,哪好意思开口。”

至于女官那边,就不必想了,凡是知名女史,基本都和各宫主子关系密切,这个忙求过去,谁知道哪天就泄漏到别宫里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不如低头自己琢磨呢。

“是了,”几个嬷嬷和徐循相处多年,私下也不那样拘礼,见徐循捧着脑袋,坐在炕边冥思苦想。赵嬷嬷便有些捉狭地问孙嬷嬷,“这王振不是听说要去尚宝监了吗?怎么还托了你来寻出身?敢是和王瑾处不来?”

没有什么好处,孙嬷嬷好端端地提个王振做什么?分明就是他见贵妃得宠,这才想要抱上这条大腿,俾可在如今的位置更进一步,要知道现在宫中和朝中一样,范弘、金英、王瑾三人,地位就如同三杨一般稳固。司礼监有这三人把持,根本没有别人出头之地,而皇帝身边庶务,又有马十等多年追随的大太监伺候,王振就算有万丈雄心、千般手段,也很难往上再走几步。

没有空间往上,要么就寻求外放,要么就是到皇子身边做个大伴,这都是挺好的出路,比如壮儿,然后封了藩王,那就是当地的一霸,身为他的大伴,王振享受到的权势威风,不会下于封地的父母官。或者求贵妃美言几句,去个富庶所在,做个镇守太监也是不错的选择,油水那是绝不会少的。

孙嬷嬷笑骂道,“休编排我,当着娘娘的面,你也不心虚。”

她半是解释,“他毕竟新来,你们都不知道,这人原是县里的教官,也算是有几分才学。听王瑾说,为人又好,机灵可靠,我才荐给娘娘,不然,难道真让王瑾来写么?”

“不行就让王瑾写。”徐循听她们呱噪,也有几分心烦,故意吓唬孙嬷嬷道,“反正写好了,我拿来抄录一番也就是了,不虞被大哥看出笔迹。”

这问题哪是笔迹啊?王瑾怎么说是皇爷的大伴,派俩小徒孙来帮徐循都有点犯忌讳了,亲身上阵,是怕死得不够快?孙嬷嬷一下为难起来,呜呜噜噜的说不出话,徐循看了,心情倒好起来,拍着手笑道,“罢了,瞧嬷嬷那样,眼珠子转得都要掉下来了,倒还是不为难你了吧。”

说说笑笑间,废了三个三天的功夫,她才写好了第二封道歉信,让亲善大使点点带去给皇帝。——不过,和第一封道歉信送出去时的信心满满不同,这一次,徐循自觉思路凌乱、七拼八凑,别人看了虽然说好,她看了却觉得是不知所云。

就这么送出去,多少有些心虚,总觉得过不了关啊……

徐循想了半日,便开了匣子,从装着针头线脑的小抽屉里,取了一个旧日做好的香囊,随信让点点带去,算是充作一点贿赂,多少也表明一番自己的诚意了——这香囊还是她去南内以前做好的,经过几番大变,完全忘了还有这么个东西存在,还是前日想给点点、壮儿做几个小鞋面时,才翻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