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1 / 2)

春柳湖上 杨远新 1416 字 9天前

第六节 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

夏为清爽快地说:

“好吧!那我就多说几句。养鱼的学问很深,但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恒心,有决心,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去做,是一定能够做好的。春江你说对吧?!”

黄春江说:

“千真万确。岸上的路,靠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水上的路,靠一桨一桨地往前划。不能一步登天。也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夏为清说:

“养鱼不能只看到眼面前的水,眼面前的鱼,要看远一点,想远一点,养的鱼就会比别人的好,产的鱼就会比别人的多。春柳湖养鱼要高产,下一步首要的是搞好品种的更新换代。如果照常规思维养鱼,以肥水鱼为主,就是鳙鱼为主,那是不可能夺得高产的。”

黄春江悄声对夏为清说:

“你别讲快了,他们当中有的刚摘掉文盲帽子,你讲快了笔下记不赢。”

夏为清点头,放慢语速说:

“我们要改变常规思维,出新招,出奇招,出险招,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以内河和长江大河的鱼进行配种,以芙蓉鲤与本地鲤配种,培育出的鱼儿肉质细,味口鲜,油脂多,肚皮厚。好看又好吃,群众肯定喜欢。洞庭湖自古是鲫鱼主产区,但千百年来品种单一,除了黑壳鲫鱼,就是青壳鲫鱼,除了粑粑鲫鱼,就是大肚子鲫鱼。味道有点点区别,但区别不大,口感差不多。产量不高,市场价格也不高。”

说着,他有意停顿一下,注意大家手中的笔,看看都记录得差不多了,又接着说:

“培育非洲鲫鱼,孵化量大,产量高,价格也高。但关键是要抢季节。因为品种的原因,非洲鲫鱼生存在摄氏15度以下就自行死亡。白鲫、银鲫,一年可长到半斤,肉质鲜嫩好吃。对比本地鲫鱼一年只能长到2-3两,白鲫、银鲫那可是翻了一倍。这是我讲的第一点,培育新鱼种。大家记好了吗?”

年轻渔人们都回答:

“夏老师讲的,我们都记好了。请夏老师放心。”

夏为清继续说:

“培育新鱼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要搞好混养。要在鲢鱼、鳙鱼长到2-3俩的时候,再混养其他鱼类,以免粗鳞鱼吃掉细鳞鱼。每月用手网把鱼捞起来,检查一次,总结长势快慢的经验。有必要时用拉网检查。做到三看:一看肥,鱼池角里堆的肥多不多。二看水,肥度,透明度,用土仪器测量,即用铁片,一面是白色,一面是黑色,放进水里,能看到它的明显度,最适宜是25度。三看鱼,分析鱼的长势情况,重点查鱼病,如果是吸生虫引起的鱼病,就要打滴白虫、冰块;如果是微生物引起的,就要打漂白粉。”

夏为清说到这里,突然转头对着身边的黄春江,深有感触地说:

“有的人想养好鱼,但没有能耐。所以,我建议大队干部抓平衡。全大队的三个生产队、一个养殖场,共有13个干部,20多个党员,每个干部,每个党员,根据能力负责一两个鱼池,帮助渔民落实规划,狠抓生产。养殖场的干部轮流给渔民上技术辅导课,利用有线广播上课。同时,场里订水产科技资料,发给渔民自学。”

黄春江说:

“这个建议好,就照你说的办。另外我还想到,水体综合利用是增产的关键。下要吃泥,上要出水,海陆空都要有。水面养鸭、养鹅、水下养黄鳝、泥鳅、螺蛳。试验鱼、珠混养。像三角蚌,两三年收珠;棉蚌,又名皱纹罐蚌,仅11个月就可以收珍珠。三角蚌的下腹是圆的,棉蚌像一个脚印。蚌内的肉称为肉襄。公蚌扁平形,母蚌肥厚。还有家喻户晓都熟悉的一种蚌,大家说叫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