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龙归大海(1 / 2)

慕容燕率领灵鹫宫所部和中原群雄会合后,为了隐蔽行踪,便化整为零,北出雁门,进入了辽国境内,直到抵达南京附近时才重新聚集在了一起。

众人一来因为人数众多,若都进入城中难免不会暴露,使辽人有了防备,不利于以后行事;二来不明萧峰被关在了哪里,现今的情况到底如何。所以到达南京城外后,只让丐帮吴长老选取了一部分帮众,进入城中去打探消息,其余人等都在城外等候。

不久之后,吴长老就打探到,辽帝最近都在调兵遣将,整饬军备,并在南京城中的大校场上搭建了一个高高的点将台,打算选一吉日,就在校场之上点将阅兵,开拨伐宋。而萧峰此时正被关押在南院大王王府之内,辽帝派了四个能言善辩之辈,每日里都去劝他回心转意。

吴长老打探清楚之后,急忙赶到城外,将这些消息通报给群雄。众豪杰一方面为萧峰依然无恙,没有遇害而欣慰,另一方面又为辽国即将开始的南征而忧心。众人当即集思广益,想要拿出一个万全的对策来应对当前的形势,不久便有了定计。

这一日,慕容燕和阿朱、阿紫及一名丐帮善于弄蛇的八代弟子,四人乔装潜入南京城中,埋伏在南院大王王府附近。临近黄昏时分,瞧见那四名说客又结伴向王府走来,在他们路过一处人烟稀少的僻静处时,慕容燕突然窜到他四人身边,一人一下,将他们尽数打晕。随后伙同阿朱、阿紫和菊剑将他四人拖到一处偏僻的小巷中。

慕容燕对阿朱说道:“阿朱,开始吧。”

阿朱“嗯”的答应了一声后,慕容燕四人就一起动手,将那四名说客的外衫全都扒了下来,又用剪刀将他四人的胡须剪了下来。之后阿朱用事先准备好的面粉、胶水等物将自己四人化妆成了那四名说客的样子。粘上剪下了的胡子,穿上拔下来的衣服,四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都哈哈笑了出来。

之后慕容燕四人就摇摇摆摆地的走进了南院大王王府。因两个月来,那四名说客日日前来,所以在王府内看守的辽卒也都没有怀疑,竟无一人上前盘问,让慕容燕四人畅通无阻的来到了关押萧峰之处。

四人走进关押萧峰的房间。看守萧峰的众亲兵老是听着让四名说客的陈腔滥调,早就腻了。见四人来到,不禁皱了眉头,走开几步。两个多月来萧峰全无挣扎脱逃之意,监视他的官兵已远不如先前那般戒慎提防。

第一名说客咳嗽一声,说道:“萧大王,皇上有旨,要你接旨,你若拒不奉命,那便罪大恶极。”这些话萧峰也不知听过几百遍了,可是这一次听得这人说话的声音有些古怪,似是害了喉病,不禁向他瞧了一眼,一看之下,登时大奇。

只见这说客挤眉弄眼,脸上做出种种怪样,萧峰定睛看时,见此人相貌与先前不同,再凝神细瞧,不由得又惊又喜,见这人稀稀落落的胡子都是黏上去的,脸上搽了一片淡墨,黑黝黝的甚是难看,但焦黄胡子下透出来的,却是樱口端鼻的俏丽之态,正是阿朱。只听她压低嗓子含含糊糊地道:“皇上的话,永不会错,你只须遵照皇上的话做,定有你好处。喏,这是咱们大辽皇帝的圣谕,你恭恭敬敬地读上几遍吧。”说着从大袖中取出一张纸来,对着萧峰。

其时天色已渐昏暗,几名亲兵正在点亮大厅四周的灯笼烛光。萧峰借着烛光,向纸上瞧去,见上面写着八个细细的汉字:“大援已到,今晚脱险。”萧峰哼的一声,摇了摇头。这时阿紫也说道:“咱们这次发兵,军马可真不少,士强马壮,自然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你休得担忧。”萧峰道:“我就是为了不愿多伤生灵,皇上才将我囚禁。”阿紫道:“要打胜仗,靠的是神机妙算,岂在多所杀伤。”

萧峰向另外两名说客瞧去时,见那两人或摇折扇,或举大袖,遮遮掩掩的,不以面目示人,知是阿朱、阿紫约来的帮手了。萧峰叹了口气,道:“你们一番好意,我也甚是感激,不过敌人防守严密,攻城掠地,殊无把握……”

话犹未了,忽听得几名亲兵大叫:“毒蛇!毒蛇!哪里来的这许多蛇!”只见厅门、窗格之中,无数毒蛇涌进,昂首吐舌,蜿蜒而来,厅中登时大乱。

众亲兵提起长矛、腰刀,纷纷拍打。亲兵管带叫道:“伺候萧大王的众亲兵不得移动一步,违令者斩!”这管带极是机警,见群蛇来得怪异,只怕一乱之下,萧峰趁机脱逃。围在铁笼外的众亲兵果然屹立不动,以长矛矛尖对准了笼中萧峰,但各人的目光却不免斜过去瞧那些毒蛇,蛇儿游得近了,自是提起长矛拍打。

正乱间,忽听得王府后面一阵喧哗:“走水啦,快救火啊,快来救火!”那管带喝道:“凯虎儿,去向指挥使大人请示,是否移走萧大王!”凯虎儿是名百夫长,应声转身,正要奔出,忽听有人在厅口厉声喝道:“莫中了奸细的调虎离山之计,若有人劫狱,先将萧峰一矛刺死。”正是御营都指挥使。他手提长刀,威风凛凛地站在厅口。

突然青影一闪,有人将一条青色小蛇掷向他面门。那指挥使举刀去格,嗤嗤之声不绝,有人射出暗器,大厅中烛火全灭,登时漆黑一团。那指挥指“啊”的一声大叫,身中暗器,向后便倒。

阿紫从袖中取出宝刀,伸进铁笼,喀喀喀几声,砍断了萧峰铁镣上的铁链。便在此时,萧峰脚下的土地突然陷下。阿朱在铁笼外低声道:“从地道逃走!”跟着萧峰双足为地底下伸上来的一双手握住,向下一拉,身子已给扯下。原来是群雄中有善于打墙挖洞的,花了十余日功夫,打了一条地道,通到萧峰的铁笼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