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归途(1 / 2)

主宰江山 汉风雄烈 2810 字 7小时前

一个月的时间很漫长,一个月的时间很短暂。清晨,阳光洒照在江面上。

王之政被泪眼婆娑的父母姐弟送上了回安庆的码头,那人群中还多了一个新鲜出炉的姐夫。“姐夫,下次我回来,可要抱抱小外甥的……”

春日里的微风吹拂着脸庞,哭声、笑声,摇晃凝噎,就仿佛是过去破碎的流年,深深地印刻在人生的时光中,做为人这一辈子生涯中最美的点缀。

一步三回头,终有离别时。亲人多少次想挽留,终不能够,人世间难得的是亲情,可最脆弱的也是亲情。面对朝廷的规矩,感情显得那般渺小。

王之政只是一个还不满十八岁的青年,到了船舱后泪水还禁不住流淌。也幸亏他现在没有穿军服,不然被人看到一个军人哭的稀里哗啦的,甭管这军人年龄有多大,都要影响军队形象了。王之政穿着一身黑色的新装,身边放着一个大大的箱子,里头装的全是江南风味。风鸡、风鸭、腊肉、火腿、腊肠、酱菜……

儿子一别三年,王宗荃、王氏喜欢坏了,满满的一箱子东西代表的是父母的一片深情。

客船溯江而上,第二天中午时候才到达了南京下关码头。大批的乘客在码头下船,然后陆陆续续的又有一些乘客重新登船,船只要等到明天才开。

王之政并不觉恼火,这里是南京啊,这里是长江沿线一直来的最繁华处,更即将成为陈汉的都城。

地盘越来越大,鲁山的区位劣势就越来越明显,它不仅小,位置还过于靠边,水陆交通也算不上发达,即使这几年复汉军一直在打理修筑豫西南的道路,可要作为一个帝国的都城,天然劣势太大了。

陈汉由鲁山那个弹丸小城迁都到南京来,这并不让人意外。南京虽然不能跟北京比,可巨大的政治影响力,还有作为长江一线的经济、政治中心,胜过小小鲁山千百倍。之前陈汉派出过二十多个劳改营,还征召了三千多人工匠,清理修缮南京明皇城,这就已经是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号了。而去年年中时候,今年陈汉就将迁都南京的这一消息一经爆出,整个南京的地价还是应声高涨了三成。

王之政之前经过南京,归心似箭的他根本就没出码头,而是立刻转乘了一艘去上海的客船,路经镇江下了船。这一回他最大的心愿已经了了,经过一天时间的‘治疗’,离别的悲伤也消散了许多,随着人流下了船,王之政要进南京城逛一逛。

临下船时,王之政特体看了一下自己的钱包里,除了钱还有一本军官证,靠着这个,一年里他可以到任何一家公立百货商店去累计购买二十块银元的货物,享受九折优惠。

王之政之前回家的时候,卖了七八块银元的东西,现在剩下的这些他准备一次性用光。

虽然军队里什么都有,但味道不一样。现在民用市场上的纸烟品牌越来越多,酒类也比军队要丰富的太多,还有罐头,各种品味的都有,虽然价格昂贵。再有其他的一些纪念品,比如竹雕木雕,牙雕、核雕、瓷刻、竹刻、草编、惠山泥人等等。

王之政他老师还有师兄师弟里,很多人都喜欢这些精巧的小东西。

这个时代的军医一工作就泡在血肉里,如果不想发疯,是很需要陶冶情操的【个人对于眼下的外科手术大夫表示三分怯】。王之政还给他老师准备了一把紫砂壶,不算什么精品,聊表心意。

一踏出港口的码头区,王之政就觉得震惊,眼前的港口区域,商业区、出货区、海关机构,等等,干净整洁是不需要多说的,可连着厕所都包括着,竟然全是整洁的水泥路面,这就让他吃惊了。水泥这个东西到现在为止还是很重要的军用物资!

道路两边留着绿化带,一个个小树已经发出了嫩嫩的绿叶,还有盛开的鲜花,以及点缀其间可供人休息的桌椅。

下关码头的管理要比安庆、镇江码头更严格,在这里你完全看不到买瓜子花生的流动小贩,买报纸的报童、报摊,一切吃喝全都要去商业区解决。那里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一切应有尽有。

王之政时间充足,没必要跑去价格要贵上一些的港口商业区去购买东西,半天的时间足够他去南京城里转上一转。

作为整个中国都有数的重地,南京城往日因战争留下的痕迹已经彻底消散了,纵横交织的沟壕、胸墙已经完全看不到了,一座座碉堡成了警务室,短短两年时间就大变了样。在港口区出口处有一个大大的车马场!左手边是停车区,右手边是公交车站,虽然外表很整洁,王之政的鼻子很灵敏,还是能够闻到一点马圈的味道。

中间停的则是一水儿的私人马车,也就是往日的车马行。以拉人来说,从最高档的四轮马车,到传统的两轮马车,乃至驴车,都有;以拉货来说,传统的货车、板车,到大型的四轮货车等等,也都全活儿的很。

南京城的公共马车也就是过了年,才彻底把水牛淘汰了的,之前是牛马夹杂,没法子。马匹不够用。现在陈汉迁都的消息已经爆出去了,陈汉自身也毫无遮掩的充实着南京城,把水牛全部淘汰换成马匹,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王之政来到公共交通站,没去花钱租车马车,站在竹棚站台下抬头看着一面木牌上挂着的车次、时间和沿途停靠站点,木牌一边还有一个大大的南京地图。上面标记着一个个小红点,还有12345这样的数字标识。

南京城现在一共开辟了六条公交马车运输线。

地图上还标志着好几个大圆点,那是城内换乘马匹的中心站。

每个班次的到站和发站时间都写得清清楚楚。此刻站台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除了如王之政这样刚刚下船的乘客外,还有很多当地的乡民。

现在坐船横渡长江用不了几个钱,不仅北岸的小百姓来南京,南京的百姓们也常常去北岸,这些人背着篓子,挑着担子,很容易识别。

随着南京的复苏,尤其是陈汉迁都的消息传来,南京城迎来了一波人口涌入潮,如此每日里南京城蔬菜瓜果,肉类家禽,还有鱼虾河鲜等,消耗量也就与日俱增,同类产品的价格已经超出周边城市一头了。自然就有人不辞辛苦的往来南京贩卖了。

零星杂税的废除,还有交通的便捷便利,周边乡民的出行频率大为增加,乡民销售农家产品的热情提高了,也就刺激了物资的流通,以及交通的发展。

穿着常服的王之政一到站台上就看到,一个腿脚不利索,拄着拐杖,穿着不配领章军衔的退伍兵正在高声的念着木牌上的车次和站点。周边的很多人都用羡慕的目光打量着那退伍兵。

识字认字,这就是在复汉军服役的好处之一。士兵就是再笨蛋脑瓜,军纪军规下,到了时间就要去上辅导课,对于很多战士来说,一节辅导课比十节思想课都难熬。而且辅导课还有不定期的小考,然后半年一回的文化课考试,分数高的在提升职衔的时候能获得一定的加分。而且有那么多的时间熬,再笨的人也能认上一些字。

王之政本来就认识字,医护营因为自身的工作性质,更也是整个复汉军里,文化水准最高的几支部队之一。

刚刚加入复汉军的时候,王之政对这一点是十分不明白的。敢不敢打仗跟认不认识字有毛的干系啊?但很快的他就不这么想了。不识字的士兵连基本的军规军纪手册都看不懂,上战术课的时候也做不成笔记,精神稍微一恍惚就跟不上进度了,因为他们看不懂小黑板上画着的地图和说明。还有部队里发布的各种命令、通告,乃至自己的军功积分有错了,都找不到原因。

部队里只靠着大而化之的空话是带动不了士兵的,至少不能长久的持续带动。必须用确切的实际利益,才能让士兵们持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