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胜券在握(2 / 2)

帝国风云 闪烁 1828 字 1个月前

这样一来,“雾岛”号就跟不上那几艘速度较快的重巡洋舰。

显然,“雾岛”号在重巡洋舰编队后方。

鲁志刚没有迟疑,也没有感到担忧。不管怎么说,优势在他手上,而且离天亮还有五个多小时呢。

一点过十分,旗舰“山东”号首开战果。

虽然与昼间炮战相比,“山东”号在夜间的表现差了许多,打到第十一轮,才击中了六艘重巡洋舰中的首舰,但是与交战对手、以及后面的五艘友舰相比,“山东”号的表现已经非常出色了。

要知道,此时的交战距离在一万七千米以上,而且航速超过了二十四节。

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海军主力舰第一次完全依靠雷达进行炮战。

虽然在夜战中,炮手还可以利用大功率探照灯、以及敌舰的炮口闪光进行测距,但是在雷达、特别是炮瞄雷达研制成功之后,中国海军放弃了这两种原始的夜战战术,只在主力舰上保留了备用的探照灯。更重要的是,主力舰的炮手都进行了严格的训练,要求必须完全依靠雷达提供的数据开火。

也就是说,炮手根本看不到敌舰,只能根据枪炮长提供的炮击数据开火。

当时,炮手甚至无法知道是否命中了敌舰,如果夜间能见度过低,比如没有月光,连主桅杆顶上的了望员都看不清楚炮弹的落点,仍然得依靠雷达来测量落点误差,然后由枪炮长调整瞄准参数。

如此一来,一艘战舰只能对付一个目标。

准确的说,是战舰上的所有火炮都由同一个人指挥,也就只能对付一个目标。

这么做,也有一个好处,即单次齐射的火力密度大大提高。虽然在昼间炮战中,也可以由枪炮长同时指挥所有火炮,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各炮塔的炮长,根据主瞄准仪提供的数据单独瞄准目标,并且单独开火。如此一来,像“山东”号这样的主力舰,四座炮塔的开火时间就不可能整齐划一,总会有一些误差,从而导致单次齐射时,八枚炮弹的弹道并非完全一致。

“山东”号能够拔得头筹,还有一个原因。

这就是,“山东”号最先修复,也最先安装炮瞄雷达,并且最先进行训练,因此训练时间最长。

在从回海军战斗序列之前,“山东”号就进行了近二十天的跑术训练。

随后,“山东”号还与两艘姊妹舰一同训练了将近一个月,而其中的跑术训练,主要就是夜战科目。

被“山东”号击中的是“妙高”号重巡洋舰。

对于这艘满载排水量只有一万余吨的重巡洋舰来说,“山东”号打出的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的威力未免显得有些过头了。这枚能够打穿四百八十毫米装甲的穿甲弹在击中“妙高”号之后,径直穿透了整个舰桥,然后在战舰右侧的海面下爆炸,除了引燃了舰桥内的一些易燃物品,以及打死了舰桥内的十多名官兵之外,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如果这枚穿甲弹在舰桥内爆炸,结果肯定不一样。

“妙高”号躲过了一劫,紧随其后的“足柄”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一点十四分,在第十四次齐射中,“山西”号收获了第一个战果,一枚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落在了“足柄”号左舷外大约五米处的海面上,在进入海面下后,弹道发生改变,穿甲弹撞上了“足柄”号左舷舰体,命中点在水线下大约三米处。只是,穿甲弹的威力确实大得过头了一些。在穿透了“足柄”号的侧舷装甲带之后,又贯穿了三道纵向舱壁,才在“足柄”号的舰体内爆炸。

毫无疑问,这是致命一击。

虽然爆炸点远离锅炉舱、轮机舱、弹药库、油库等要害部位,但是十多公斤的猛炸药的威力释放出来后,“足柄”号依然在劫难逃。爆炸后,“足柄”号的舰体左侧被撕开了一道长近十米、宽近四米的大窟窿,而且有四道纵向水密舱壁与五道横向隔壁被炸坏,导致舰体中部严重进水。

即便舰体没有被炸断,“足柄”号也在劫难逃。

原因很简单,进水区域的总进水量已经超过了最大允许进水量,即便其他其余的水密性保持完好,“足柄”号也会沉没。

显然,重巡洋舰永远也扮演不了“次主力舰”的角色。

在与主力舰交战的时候,重巡洋舰根本没有生存机会。

事实上,重巡洋舰上的八英寸舰炮也不可能对主力舰构成实质性威胁。

只是,在这场海战中,日本海军的六艘重巡洋舰根本没有机会证明这一点,因为对这六艘没有雷达的重巡洋舰来说,一万七千米的交战距离,以及高达二十四节的交战速度,都超过了其基本能力。

要知道,即便是功率最大的探照灯,作用距离也不会超过一万二千米。

在以往的夜间海战中,要在超过一万二千米的距离上瞄准敌舰,唯一的办法就是根据敌舰的炮口闪光来确定瞄准点。

显然,鲁志刚也知道这一点,也就没有给日舰半点机会。

在他的指挥下,六艘战舰的炮击速度都不快,平均每分钟一次齐射,而且在齐射之间战舰得调整航向与航速。说得简单一些,如果日舰根据炮口闪光瞄准中国战舰,就根本不可能击中中国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