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1 / 2)

前任当丞相了 桑狸 3012 字 26天前

任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但还是先默默给文旌披上外衣,宽慰道:“这怎么能怪你,你虽是丞相,可也不能随意插手刑部内务。再说了,这件案子牵扯进了父亲、兄长和外公,于情于理你都该避嫌的。”她不想让文旌难受,可自己心里却翻江倒海、五味陈杂,终于没忍住,问:“现在证人死了,这个案子是不是没法再查下去了?”

文旌握紧了她的手,道:“不,我还有办法。”他那张浸入凉夜显得过分平静的脸上闪过决绝:“我本来不想走这一步,可他们把事做得太绝,就不能怪我无情了。”

第55章

春末的天总是易变的。

原本还是天朗气清的,顷刻间便彤云密布,不一会儿下起了滂沱大雨。雨水如注哗啦啦浇灌而下,宛如天垂泪,一遍遍洗刷着刑部那扇斑驳的厚重大门。

从昨晚出事到如今已六个时辰,刑部大门始终紧闭,偶有小股的神策军从侧门进出,铠甲沐在雨中,泛出粼粼冷光。

肃静到让人胆颤。

文旌在刑部那间泛着血腥味与腐气的天牢里连审了数十人,审到最后脑子都嗡嗡作响,但好歹审出了个头绪。

负责看押内官的狱卒在人死后就失踪了,根据其同僚供述,此人生前频繁出入户部,行迹甚是可疑。

文旌查了此人的户籍和当时他入刑部的文书,发现是受人举荐,才在刑部谋得了这个职缺,而举荐他的人正是当时还是户部典侍中的陈稷。

文旌将那一摞厚厚的、信息繁多又自有指向的文书扔到案牍上,微微向后仰了身体,眸中清光冷蕴,看向神策军:“把户部侍郎陈稷带过来。”

“大人。”金明池上前一步,止了神策军,颇有顾虑道:“下官曾跟这位陈侍郎打过交道,此人心思缜密,滴水不漏,不是好对付的。况且我们手里的这些证据根本不能算是证据,狱卒有大嫌疑,可他已经失踪了,凭什么能证明内官是死在他的手里?还有,陈侍郎仅仅只是举荐了这狱卒谋个职缺,下官刚才看了狱卒的户籍文书,他跟陈侍郎是同乡,到时他大可说是看在同乡之谊的份儿上才帮他。依如今这些仅有的证据,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内官这条命算到陈稷头上。”

“既然定不了罪,何必再出动神策军去拿他?劳师动众反倒容易授人以柄。”

文旌唇角微勾,溢出几分冷笑。

阿遥说的还真是一点错都没有。这个人纵然看着他有千般可疑,万般不妥,可仅仅也只是个‘疑’字,偏抓不到他的半分错漏实证,他要不是完全无辜,就是个善谋深算、极富心机、极难对付的人。

可说到底,游走于危险边缘仍旧不是陈稷的风格,若他发挥正常,这次内官的死应当半点线索也牵扯不上他,他该把自己藏得严严实实才对。但最后是这种结果,只能说明他急于杀内官灭口,到了慌不择路的地步。

虽然没有从内官的口中听到证词,但文旌想,他与阿遥的分析应当无大差错,延龄的失踪与陈稷脱不了干系。

时至今日,文旌还是想不通,一个人怎么可以卑鄙无耻到这个地步!当年他们闯了大祸,是赵延龄不顾东宫幕僚的阻拦保下他们,就算赵延龄待陈稷不如待他亲厚,可也从来没有亏待过陈稷。

他怎么能反帮着自己的杀父仇人去害恩人?

文旌手指交错,将指骨紧紧卡住抵在自己的下颌,在这暗不见天日的潮湿天牢里只觉脊背一阵阵发寒,他掠了一眼金明池,冷冷一笑:“不,你不了解他。他将名位颜面看得极重,我让神策军大张旗鼓地去拿人,就算最后没有证据不得不放了他,这流言蜚语也少不了。他也算年少得志,升迁神速,想必嫉恨者不在少数,这样一来,自有人会等不及来落井下石。”

金明池倒吸了口凉气,心道文旌就是文旌,手段又狠又阴,还专会挑准了人的软肋刺下去,谁要是被他盯上,可真是倒了大霉。

金明池摊了摊手:“这我就不明白了,你这样做,除了让他恨透了你之外,还有什么用处?”

文旌眸光流转,精明内蕴,似笑非笑道:“就是让他恨我,他越恨我,就会越克制不住自己,会有进一步的动作。这人的把柄太难抓,非得这么逼一逼。”

说罢,他推开椅子站起了身,刺绣麒麟的褚色襕袍裾底垂落在脚边,文旌灵巧地将阔袖往后一揽,冲金明池道:“等会人带来了,你审。”

金明池刚想问这又是为什么,猛地反应过来,哦,意思就是审他一个小小的户部侍郎还轮不到丞相大人纡尊降贵。他只是随口一说要抓人,抓了人却懒得审,审不出什么放了就是,反正那就只是个小蝼蚁,都不值当得要丞相多费一点点心。

金明池心想,若他是陈稷,恐怕要活活掐死文旌的心都有了。

出了刑部,外面雨势依然不见弱。

雨水顺着廊檐淌下来,在青石板上砸出一个接一个的水坑,珠落玉碎,衬着暗沉沉灰霭弥漫的天色,看得人心里发闷。

文旌在廊前站了一会儿,突然想起了当年在国子监念书时,好像也是这么个雨天,他下了学出来,发觉自己没带伞,徘徊在监舍门口不知该如何,忽听身后有人叫自己,陈稷举着把碎了几个窟窿的油纸伞追过来,在雨声滔滔里道:“伞给你吧,我家离得近。”

文旌当然推辞,可推来推去陈稷恼了:“你莫不是嫌我的伞破?”

国子监的学生都非富即贵,只有极少数贫寒学子,是靠着数年寒窗苦读才能挤进这扇门,陈稷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

文旌知道陈稷过得很拮据,偶有一次听他说起,继父死后,叔叔伯伯把他和母亲赶了出来,半点家赀都没有分给他们,他和母亲一路到长安,吃了很多苦。

大概越是这样,陈稷的自尊心才格外的强。

文旌知道他的脾气,自然不能再推辞,将伞接过来,道了谢,正想走,家中来人寻他了。

任府的马车稳稳当当地停在国子监门前。

任遥掀开车幔跳下来,举着一把伞,手里还拿了一把折起来的伞,踩飞了一地水花,奔过来,“二哥,你哪来的伞?”她盯着那破旧灰败的伞面,突然注意到一旁的陈稷正很是局促地小心翼翼看向她,顺带把袖口破碎的丝絮不着痕迹地捻回来。

任遥当即明白了,眼珠转了转,脸上陡然升起一抹焦色,催促文旌:“你还不快跟我回家,父亲要等急了!”边说着,边催促文旌把伞还给人家,瞧着文旌斯斯文文地要把伞递出去,又仿佛当真不耐烦了,随手把自己手里那把折起来的、簇新的油纸伞塞给陈稷。

她不由分说地把文旌推上了马车,头也不回地跟着上去。

马车伴着铜铃声渐渐行远,而陈稷站在雨中,许久未动。他掐着那蓬润松软的油纸伞面,将伞攥紧扣在掌心,那厚实且质地精良的油纸上绘着嫣红的折枝桃花,灿灿盛开,将他那一身泛着灰色的青衫也映得鲜亮起来。

文旌有时会想,那时他还不是丞相,仅仅一介白衣,纵然家境殷实,可陈稷从来没有想着在钱财上占他半分便宜。

那时陈稷是真心对他好,无半分私心图谋,可后来,为什么就会变成这个样子了。

第56章

这一场雨下得酣畅淋漓,乍暖还寒的天里伴着淅沥雨声,勾起人许多追忆惘思。

文旌到了家门口时,雨势已渐渐收住了,仍有细细凉凉的雨丝朦胧落下,他从江怜手里接过伞,见大门敞开,有穿着蓑衣的三五人匆匆从府里出来,上了马离去。

那些人在经过文旌身边时被风吹起了蓑衣一角,露出里面煞白的缟素麻襟,文旌回身凝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看了一会儿,曾曦迎出来了。

“出什么事了?那些人是谁?”

曾曦叹道:“是殷家的人,殷家老太爷今早走了。”

文旌心里一咯噔,听曾曦继续说:“听说是知道了他送进京的内官被杀,一口气没上来,等郎中赶到时已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