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2 / 2)

生死寻人 旷海忘湖 2382 字 12天前

我顿时松了一口气,便张开嘴想好好喘息一下。

谁知,就在此时,那无数的洞穴里竟猛然喷射出了无数道粘液来。

“哗哗……”

那景象着实壮观,就像数百个消防栓被同时打开一般,万道粘液犹如万道喷泉,从高空激射而下,骤然间就在满是褶皱的地板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72、哆西拉

黏黏糊糊的液体从高空倾泻而下,差一点就把我们全都埋在里面。

我还好些,那哥儿仨可是刚把脸上的粘液清理干净,这下倒好,立刻由“沐浴”改为了“洗澡”!

“唾……唾……”

我们大口大口地往外吐着灌进嘴里的粘液。大家自然知道,若是在这粘液中待的时间长了,一旦它再次凝固,我们便很难脱身。

杨齐风吓得没脉了都,挥舞着自己的手臂在粘液中狂乱挣扎,就好像跟谁打斗似的。

然而,地板上全都是没膝深的粘液,一时间,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很快地挣扎出去。

还是老廖经验丰富,他在观察了一下眼前的形式之后,立刻做出指示,要我们全都往通道壁上爬,只要我们的双脚可以离开粘液,那我们就至少不会被困住。

于是,大家紧忙朝附近的墙壁上游弋。

我在粘液中费力地才趟了几步,叫我万万没想到的是,随着早先那团粘液被我吞进了肚子,我的脑子里居然再次闪出了之前的那个巨大的蓝紫色讯号来。

我吓了一跳,赶紧停住了脚仔细体会。此时在清醒状态下再次见到这个讯号,我这才发现该讯号是多么得非同寻常。

但见这个由无数原点组成的巨大讯号,此刻正在缓缓地旋转着,并且它也和这墙壁上的光芒一样,是在一闪一闪的。

我从未见过如此怪异的讯号,心里头除了巨大的叹号就是问号。

忽然,我发现这个讯号居然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但见那些细小的讯号竟是正在慢慢消失!那情景就像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似的,当抗生素抹到标本上面之后,那些细菌便开始了大面积的——死亡!

我暗自哦了一声,是了!小圆点既然代表着癞蛤蟆状的怪物,那么此时那些癞蛤蟆正在一个个自爆而亡,这不正如同那些被消灭的细菌一样?

这么说,它们真的死了?

就这么简单吗?

炮弹炸一下,就全嗝屁了?

可是……我怎么觉得哪里不对呢?

刹那间,我想起了那个位于中心位置的巨大讯号来,也就是那个所谓的——蜂王!

我赶紧朝这讯号的中心望去,此刻那个紫色的大讯号也正在飞速地旋转着,然而伴着它的转动,我却惊异地发现,这玩意儿居然正在慢慢地——变大!

买噶特!

我暗抽一口凉气,一般来讲,讯号慢慢变大只有一个情况发生,那就是,这个东西已经离我越来越近!

然而,此时这个讯号却并没有给我它在移动的感觉。原因很简单,尽管这个大讯号在不断变大,但那些小讯号却是纹丝不动。换句话说,尽管小讯号已经开始了大面积死亡,但它们目前还是一个整体。

我之所以抽凉气,不是因为怪物会突然出现在我面前。而是,这讯号给我的总体感觉太过诡异。这……这好像就是,那个蜂王正在吸收其它工蜂的能量,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似的!

对,就是这种感觉:工蜂在给蜂王贡献出自己的能量之后,就全都爆裂而亡了,就像我们之前见到的那个溅了我们一身的,以及后来那些在洞里发生了大面积的爆炸的。它们把自己全都献给了蜂王,那么……当蜂王将所有工蜂的能量吸收之后,它又会怎样呢?

我尽管不知道这个答案,但我知道那答案一定异常可怕!

“嗨!”老廖见我愣神,赶紧喊了一嗓子。

我这才如梦方醒,只见他们几个早已爬上了岸,我便赶紧甩开步子,也朝着墙壁上爬去。

就在我刚刚费力地爬到安全地带后,耳听得又是一阵喧哗从通道深处传了过来。

我立刻意识到,这应该是我之前感受到的那一拨人逃过来了。

果然,几秒钟后,就从通道里面跑过来了一群衣衫褴褛的人。

起初,我还担心他们会看不清路,不小心会扎进地上那些粘液里去呢,谁知,他们像是早就知道地上有东西似的,甫一杀到,就全都手脚并用地往通道墙壁上爬去。

由于墙壁满是褶皱,他们的速度并没有慢下来多少。

我赶紧握住红绳去感受上面的讯号。当初只剩下了4个讯号还未脱险,此时,我发现其中有一个讯号已经从别的地方出去了。而还有两个讯号恰好就在我的眼前。

我赶紧抬眼从人群中寻找。刚跑过来的人们很自然地分为了两拨,一拨从我们这边通过,另一拨却从通道对过而去。

我比较之下,发现这两个讯号亦是一左一右。对面的人,我显然是鞭长莫及,但是在我这一侧出现的,我却再也不能和他错过。

还好,由于人们行动并不像之前那样迅速,我很快就把那个红绳上的讯号锁定。待我一把抓住那人的胳膊之后,我却不免大失所望。

只见被我拦住的,居然是一个头发花白的——大婶!

唉,真是脚丫子上长痦子——点儿低。

我下了那么大的功夫,却连一个王心的孩子都没有看见。

大婶本就面容惊慌,被我这么一抓更是抓狂地朝我大声吼叫。

我见没有抓到正主,正要放开她的胳膊。谁知小龙却忽然蹿了上来,大声问:“快告诉我,里面到底出什么事了儿?快!”

“哎呀!”女人的声音很尖,“哆西拉!哆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