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节(1 / 2)

[综]五行缺钱 简梨 3970 字 12天前

“你取吧,我来的时候问过了,我三哥全权把这孩子托付给我了。”钱则羽一脸讽刺,自己的女儿不自己教养,还有全权托付给出嫁姑姑一说。

“你来吧,若不是你及时发现了她处境堪忧,她很可能……婴儿是很容易夭折的。你是他的新生,她的名字就从你开始吧。”

“那就先取个小名儿叫新,小新,盼她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开始。”钱则羽温柔道。

“嗯,抱小新下去吧,看样子像是饿了,再找个奶娘来。”严立德的儿子都两三岁了,他也没有给孩子吃奶到三岁的习惯,早就把奶娘打发走了,现用还要现找。

“嗯,交给我吧。”钱则羽接过孩子,刚才是一股胸中怒火主宰着她,才冲动行事,现在理智回来了,钱则羽却更舍不得这个乖巧孩子了。钱则羽在心中给自己加油打气,道:“就当是养女儿了。”

………………………………

严立德的手段收效很快,宫中很快传来刘美人怀孕的消息,刘美人就是上次进宫的秀女,一个二十多岁的“老姑娘”,为祖父母、父母收效耽误花期,广有贤名,为人活泼热情,没有半点儿苦恼自误的阴沉之感,恰巧是皇帝喜欢的类型。

钱则羽掐着严立德的手臂问道:“你送进去的虚月当真没问题?娘娘改变还在之前,又是中宫,怎么在刘美人之后怀孕?不是你日子算错了吧?”

钱则羽说的日子是严立德推算出来的危险日,从上辈子开始,推算女性经期就是个为难活计,身体、环境、心情,甚至天气都要影响月经期,更何况这个更不准的相对行危险期、安全期。

可严立德能有什么办法,他这个伪科学,好歹比那些丁点儿科学都不讲的好吧?

“放心,我的医术你还不放心吗?让皇后耐心等等就是,这种事情急不来的。”严立德佯装淡定。

翻年到了正德十一年,皇后才如愿以偿怀上,这时候刘美人的孩子已经瓜熟蒂落,作为皇帝三十年来的第一个儿子,受到的重视与瞩目不计其数。皇后别说暗中使坏,就是小心照顾还担心有什么不周全,让皇帝和朝臣们误会。

有了庶长子,但皇帝和满朝文武期待的还是皇后的肚皮,由美人升妃的刘妃坐不住了,开始接触朝臣,想让大臣在皇帝面前说好话,确立皇长子的位置,比如立太子。

严立德也见了刘妃宫中派出来的小太监,感慨有人就有江湖的同时,严立德收拾好证据,秘密报给皇帝。太监归刘瑾管,以他对东厂的掌控,不至于连刘妃的小动作都没发现,他知道和皇帝知道有什么两样,当初刘瑾能为皇帝去死的忠心。

严立德生怕这是皇帝的又一次试探,连钱则羽都拘在家中,不让她给皇后报信。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严立德要把自己包装成遗世独立的白莲,他唯皇帝之命是从,绝不战队,尤其是皇子们都还是无“齿”婴儿的时候。

同时,严立德也发现自己冷酷了许多。他素来推崇嫡子嫡妻,对妾室庶子无好感,按照以往的做法,他肯定要保证皇后首先生下儿子,他现在却怂恿更多美人入宫,他要的是皇子,不论是哪个皇子都行。

自从皇长子出世之后,皇帝仿佛找到了生孩子的乐趣,继皇后被查出两月身孕,接着贤妃、德妃、王美人也查出有孕,可以预见正德十一年是生育的高峰期。

被皇家的好风水影响,钱则羽也有了身孕。严立德比钱则羽大了将近十岁,钱则羽正是生育的黄金年龄,除了生下严暄之后他们刻意避孕,剩下的时间只要在一起,孩子总会来的。

现在严府有四个孩子,严暄、双胞胎严晴严曙和钱晶晶,钱晶晶小名新,学名却跟着严家的排行走,严立德夫妻这姑父姑母算是养父母。

钱晶晶也注定的不到生父钱则达更多的关心,萧氏刚死的时候,钱则达还日日买醉,痛苦异常。等到一年妻孝过后,钱则达在老母亲恳求下很快娶了继室。娶妻的时候千不甘万不愿,却也在今年赶上了皇家生孕潮的福气,钱则达继室也有孕了。这可能是钱家三房的嫡长子,钱则达对此也十分重视,往常钱则羽带着钱晶晶过去的时候,他还要抽空陪伴,现在已经顾不上了。

钱晶晶早熟、早慧,对人的情绪非常敏感,日后钱则羽再说要回安昌伯府她就哭,小孩子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达含义,但哭总是会的。钱则羽也感叹,钱则达这是伤了女儿的心了。

正德十一年年末,皇后诞下二皇子,贤妃诞下三皇子,正德十二年年初,德妃诞下龙凤胎,排行皇长女和四皇子,王美人诞下五皇子,晋封妃位。

第105章 严立德世家

严立德得封爵位之后被任命为五军都督府左都督,正一品朝职。五军都督府是“总内外诸军事”的中枢机构,可惜大明武官地位随着建国时间日久而越发衰微,几乎失去了参政﹑议政权,变成处处受制于兵部的单纯执行命令的机构。也就是说,一个正一品的五军都督府做左都督,在实权上可能比不上正二品的兵部尚书,这也是当初为什么夏皇后的父亲,身兼五军之一中军都督和庆阳伯,却要重礼相求严立德的原因之一。

但是有句话你也要承认,人和人不一样,也许别的武官出任五军都督,可能就这样任由内阁和兵部辖制了,可严立德是谁?他做了十年的阁老,他的老师韩文也在内阁之中,李东阳多次上书致使,首辅极有可能落在韩文身上。还有严立德深得皇帝宠信,当年皇帝微服私访的时候曾与他兄弟相称,这些流言又重新有了市场。再想想严立德的从政经历,多想想他和刘瑾交好,再一看他与庆阳伯夏家投契,皇后可是诞育了嫡子。能在京城混的谁不是七窍玲珑心,全都想清楚了,严立德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其实,现在五军都督府的权利还没有削弱到这个地步,大家还只是“看人下菜碟儿”,若是没有门路的懦弱武将大家就糊弄着过,五军分裂,各找出路,若是有像严立德这样的“高人”,五军中众人求之不得,谁不想昂着头走路。

严立德去五军都督府衙门就职当天,五军都督府人人都喜笑颜开,仿佛预见自己光辉灿烂的未来。就是门房养的两条狗都都欢喜得冲严立德汪汪汪了三声,整个五军都督府的人从头发丝儿到脚后跟儿都洋溢着欢喜气息。

没有辜负众人的期待,严立德上任之后,大刀阔斧的“改革”。若说改革也说不上,只是按照文书规范,把原本属于五军都督府的职能从兵部抢回来了。严立德错了吗?当然没有,这些职能都是太祖建国时候规定好的,历代君王并没有改制。那为何能称之为改革?因为这些职权归属兵部都是约定俗成的,不是五军都督府人手少或者无能,而是刑部作为六部衙门之一,与其他职能部门沆瀣一气,硬生生把权利从五军都督府抢走了。

譬如,皇帝让提供某地详细地图,绘制地图是五军都督府的职能,可保管在兵部。你五军都督府的人想去拿,兵部的人要么卡着程序故意不给,事后若去皇帝面前告状,他们也有话说,作为机密文件,地图可不能随便给,更何况大多数人不敢在和皇帝大小声。要么直接截胡抬到皇帝面前去,皇帝的吩咐内阁阁老最清楚,而这些人都兼任着六部尚书。就算有个豁出去的都督在皇帝面前谏言,还有无数个拉偏架的阁老呢。皇帝也是人,是信任朝夕相处的阁老重臣,还是信任你一个地方转任的武军都督?这不一目了然吗?

武军都督的职位就慢慢沦落成封赏皇亲国戚的虚职,谁让他品级高呢!

刑部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蚕食了五军都督府的职能,或者说行政部门一步步蚕食了军事部门。当初太祖建国的时候对国家部门规划十分严谨:行政部门分工细致,裁撤丞相,置六部,这是其一;司法监督部门有大理寺和都察院相对独立这是其二;五军都督府和卫所制度作为军事机构一直是单列出来的,直接对皇帝负责,不接受任何部门调派,这是其三;锦衣卫和后来的东厂成为特务机构这是大明独有的,最后再加上皇宫辅臣、地方官制度、羁縻州制度,这五大部份共同构成了大明的国家体系。

严立德出任,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他在六部中三个部门任职过,熟悉流程;同僚也是大把大把的,让人行个方便,谁会故意与他为难;再有就是皇帝支持。严立德刚刚把五军都督府的职权拿回来的时候,兵部尚书也在皇帝面前抨击他这种虎口夺食的行为。皇帝和严立德一唱一和,拿文书条文说事儿,皇帝表明了站在五军都督府一边,刑部自然败退。

皇帝为什么让严立德担任武军都督左都督一职?是因为他想恢复军事机构相对独立的地位和权利,皇帝爱好武事,不是一句空话。

可惜,严立德不知道皇帝的心思,那一天皇帝错失了解释的机会。或许严立德知道一些,但他已经受够了被动等待,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日子,严立德早已出击。

宫中妃嫔生育潮一下子过去之后,宫中再没动静,皇帝仿佛对生孩子失去了兴趣,生了几个孩子,证明自己身体没问题,给国家传承也有交待之后,又沉迷国政和游乐,对后宫回到之前的放任状态。

皇帝是这么和严立德说的:“走到哪儿都是活泼美艳的女人,腻味了。朕算是看明白了,这些人都装出两幅面孔骗朕玩儿呢,还不如朕的黑豹忠心坦诚。”黑豹是皇帝养的大狼狗,狗比人忠诚,皇帝得出这样可悲可叹的结论。

严立德感同身受,微笑道:“陛下不缺子嗣,自然逍遥。”孝宗只有皇帝一个儿子不也过下来了,现在皇帝都有五个皇子了,勉强他做什么。

皇帝灿烂一笑,他就知道自己吐槽对象找合适了,别的大臣听说还不“忠言逆耳”劝他皇嗣多多益善,就严立德,不会只把他当泥塑木胎的皇帝。心中这样舒服,嘴上却不饶人,道:“你若羡慕,朕赐你几个美妾,让你也想齐人之福,子嗣自然就多了。”

严立德拱手作揖的推辞,笑道:“陛下可别害臣,臣家教严着呢,回头一瘸一拐的来上朝,定是家里葡萄架子倒了。”

严立德和皇帝做足了君臣相得之态,时间就这么缓慢的过着,很快就到了正德十五年,十月是圣上万寿,可临近万寿,皇帝却大病一场,缺了好几会,前朝后宫议论纷纷。

今年是皇帝三十万寿,都说三十而立,皇帝登基十五年,似乎也能为自己的统治生涯做初步总结。众人都兴致勃勃的时候,皇帝的身体突然拖后腿。

严立德在宣纸上写下“正德十六年四月”,怔怔看了半响,历史有他的顽固性,正德皇帝已经勤政爱民了,他的死亡还是依旧会到来,这场大病仿佛就是预兆。

皇帝就算生病,生活习惯依然没改,该熬夜批奏折的接着熬夜,该去兽苑玩乐的接着去玩儿,仿佛日渐苍白的脸色并不影响他什么。可太医已经多次冒死谏言,请皇帝保重身体。

正德十五年的新年因为皇帝的身体缘故,众人都没过好。年宴皇帝也只待了一刻钟就撤了,只留皇后带着妃嫔、皇子、公主展示皇家富贵和睦。

正德十六年一开年,皇帝就同意了李东阳致仕的请求。

太突然了!不是李东阳致仕突然,事实上从刘健退居二线之后,李东阳每年都要上折子请求致仕,这已经成了“惯例”。突然的是皇帝突然批了,这没头没尾的,怎么说呢。

李东阳是先帝在位期间就担任阁老的老臣,兢兢业业,劳苦功高,“得偿所愿”辞职之后,皇帝依照当年刘健致仕的标准,厚赐、厚赠,依旧派锦衣卫护送,衣锦还乡。

李东阳之后,就该是韩文做首辅了。轮资历、轮能力、轮人品,不论什么,都该韩文上位,可皇帝却没有了动静,提都不提增补辅政大臣的事情。

韩文自己又不能问,显得自己觊觎高位似的。